前二天,網上盛傳一篇趙燕菁寫的《中國土地財政的歷史、邏輯與抉擇》[1]
我們的態度極為明確,凡是點贊,同意,轉發此篇文章的,全部都是SB。直接拉入SB大列表。
從來不存在“土地財政”,過去,現在,未來。
一)土地財政
開卷明義,原文第二行“這個來路不清、沒人負責、甚至沒有嚴格定義的‘土地財政’………”
為什么學術界沒有“土地財政”這個說法,為什么只有葉檀之類的業余人士,在口口聲聲討伐土地財政。
因為它不存在。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,學術界都找不出“土地財政”這套邏輯,都找不出民粹主義的煽動基礎。
什么叫“土地財政”,按照一些Low逼的說法,好像是政府把土地賣了很多錢。
土地賣了很多錢,于是房價也貴了。
北京一套房子600W,屌絲們擼完又憤怒。于是只好口誅筆伐房價地價之貴,民粹葉檀給它們灌輸二個“土地財政”靶,屌絲們就好像找到帝國主義罪魁禍首了,非要狠狠打倒。
為什么“土地財政”在正規的學術界沒有地位,在正規的學術界沒有人談論。
因為根本不存在土地財政,根本沒那回事。
二)賣地
難道說,土地就不該拍賣,就該白送免費地分給人民么。
一大群屌絲在臺下留著口水,“要的,要的,好的,好的”。
好,那我問你,憑什么工商銀行國有股上市,IPO還要大伙掏錢去買呢。
ICBC從理論上講,不是最典型的國有企業么。
國企應該是全國人民共有的。
那工商銀行上市的時候,股票就應該免費分給全體國民每人3000股,憑什么大伙還要掏錢去買呢。
哦,原來工商銀行的收益權,是按照每股紅利計算的。股東才有,非股東沒有。
國家把ICBC上市,圈了幾千億。拿去造鐵路大橋。
這錢是統籌統配的,納入財政預算的。所以ICBC就不能免費IPO分給十三億國民了。
同樣道理,海淀區的一塊土地拍賣。你說是不是該“地價為零”呢。
這塊土地最多造300戶房子,受益的是300個業主。
理論上是13億人民共享的國有土地,給300個業主用。你說公平么。
公平的方法,當然是土地拍賣。
然后拍賣款存入國庫,納入2015年財政預算。這樣才能用到全國人民頭上。
所以土地拍賣不為零。
三)地價
關于“土地財政”的第二個妖魔化誣蔑,是土地拍賣極大地推高了地價。
據某些陰謀論的說法,因為“土地財政”,所以地方政府有動力把土地拍出盡可能的高價。甚至有可能饑渴性供地,所謂“經營城市”,把居住成本弄得居高不下。
好了,俺是青海省玉樹市康巴鎮康定鄉牛家村的村長。
俺現在邀請你們這些“大才”,不論是葉檀,趙燕菁,還是哪個SB的。
你們趕快來俺們村“經營城市”吧。
我不管你們用什么方法,總之你把俺們村的土地炒上去。
俺們全村一年的GDP才幾百萬元。你要是把村前的土地賣十億八億的,就算是把村長室拆了我也沒意見。
你能炒得起來么,你炒不起來。
翻遍任何一本經濟學教科書,翻遍任何一篇經濟學著作,你也找不出“炒地皮”之類的說法。
炒作不是一個行業,你不可能通過炒作永久性的改變任何一個商品的價格。學術界只有“供求關系”的地位,沒有“炒作”的地位。
要智商低到何種程度,才會相信房價是“炒”上去的。
要智商低到何種程度,才會相信政府有能力通過“經營城市”炒高地價。才會相信政府有意愿炒高地價。
四)財富的根源
為什么土地可以值錢,什么樣的土地才值錢。
在這里,趙燕菁又犯了一個致命性的錯誤。他認為土地值錢的原因,是因為有“投資”。
并進一步引申為土地是一種債權,是一種質押,是國際大鱷沖擊金融秩序云云。
簡直是亂七八糟一塌糊涂。SB
他完全犯了因果倒置的問題。為什么會有投資,是因為土地值錢!
當1840年時,上海的租界純粹是一片爛地,是灘涂。沒有任何農業商業價值。
可是,之后的100年,各國的資本包括國際的和國內的,發狂一樣地投資于這50KM土地之內。并使得這里成為全中國地價最昂貴的地方。
一街之隔,租金和華界的地價可以差10倍。更不要說和中國其他城市,和內地農村相比,那簡直就是千萬倍的距離。
那么,是先有投資,還是先有地價呢。
都不是,是先有“制度”。
為什么內地的城市發展不起來,為什么內地的農村發展不起來,是投資不足,是交通不便,是缺乏人材物么。
都不是。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,“法治成本,法治成本,法治成本”。內地最高的成本差異,是法治成本過高。
你錢再多,你也經不起搶。虧損的時候沒人關心,一旦開始賺錢,村干部村委書記全都擠過來了。
招商引資的時候說得好好的。一旦固定投資下去,確定你不能走了,各級官僚的嘴臉都出來了。不吃死你吃誰。
所以內地發展不起來,關鍵不是缺乏道路,也不是缺乏投資,而是缺乏法治。
政治才是一切的根本。上海能從一個海邊漁村,爛泥灘涂一樣的租界,發展成全中國地價最貴的地方。
絕對不是因為他“已有”的投資。
而是因為籠罩在這片土地之上的法治氣氛。有了法,一切都會有的,投資自然會來的。
天津的塘沽,曾經以每年10000億的投資速度,連續砸了很多年錢下去。
可是今天天津曹妃甸的土地值錢么。
一文不值。
所以,地價的高,絕對不是一個城市的恥辱。相反,這是一個城市的光榮。
一個城市的治理水平,決定了這個城市的地價上限。
地價就像鉆石,炒作不能使他升值,唯有純凈~越純凈的鉆石越值錢。
地價就是財富。你不可能通過炒作獲得他,只能通過治理獲得他。
從這一點說,趙燕菁的文章簡直錯得一塌糊涂。他的第五六七八章都是沒法看的。
請在朋友圈里再篩一遍,凡是轉發趙燕菁并點贊的都是SB,純種的。
五)土地的收費模式
土地是政府的寶貴財富,必需小心翼翼守護不能賤賣以防國有資產流失。
土地的收費方式,至少有以下三種;
1)一次性買斷
2)付一部分出讓金,并每年支付租金
3)每年付租金
近期關于房產稅的討論,主要是研究哪一種方式,政府可以獲取更大的總利益。
政府之內,其實并非全部庸才。至少在地方政府層面,他們心里是很清楚的。無論哪一種收費模式,123其實他們的總收益是相同的。
為什么呢,因為雞永遠是那只雞,雞不可能變成鴨子。
如果你按照“土地出讓金+年付費”的模式,看似你是收了二次,重復二筆錢。
但稍通經濟學原理的人都知道;
在這樣的情況下,‘出讓金’就會比正常的情況下少。最終收益還是均衡的。
無論(偽)學術界吵得如何熱烈。地方政府對于房產稅的興趣冷淡。因為他們清楚的知道,房產稅并不能增加政府收入。一分錢都不能。
而且,因為交易成本增加,向千千萬人征稅的行政成本,要遠遠大于房產商一次性付款。
所以,“土地純拍賣”制度,才是稅收收入最多的。
那么,還會有人問,能不能先賣出去的土地,然后再背信棄義地重復征收房產稅,獲取第二道收入呢。
這事不歸我管,歸內務部國安組的同志們管。
“來呀,抓起來”。關入雙規指定地點。你有沒有收小日本帝國的賄賂,是不是日本人潛伏在我們組織內部的奸細?!
引用一句很時髦的話,“使吾帝失盡民心者,皆此獠也”。
你這樣做,是赤裸裸地將TG的執政基礎全部都得罪掉,用最小的獲益損害最廣大人民的利益。
妥妥的叛徒內奸,組織的出賣者啊。
(歐神,2015年9月11日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