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,老,病,死
一)火車頭
大約在一個月前,有人在分答上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:
http://fd.zaih.com/question/90000035953766463416
我覺得這個話題很有意思,可以展開好好闡述一下。
佛家說,世間萬物都有“生,老,病,死”,都有生和滅的過程。
對于一個城市,乃至于一個國家的房地產市場。其實與此類似。
對于很多小白,大腦漿糊,他們喜歡以波段論形容樓市。
以為價格圍繞著價值上下起伏。此大錯特錯。
樓市的演化階段,其實很象是一個“人”。有幼年,壯年和老年階段。
而且這些演化,是不可逆的。
同樣也是沒有輪回的。
懵懂階段
啟動階段
成長階段
泡沫階段
衰老階段
二)懵懂階段
樓市的第一個階段,是懵懂階段。
談論樓市,有一個話題,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,“誰睡在馬路上”。
你看,人人都有房。
整個大城市,并不缺房子。沒有任何一個人睡在馬路上。甚至說清潔工也有三套房。
從來不存在“剛需”,沒一個人日子過不下去。
房子不是水,食物。
不是每天都要消耗的必需品。老房子稍微湊湊,繼續住住行了。
(全國各大城市人均住房面積,來源:重慶樓)
在這樣一個“不缺房子”的大前提下,就養成了三四線城市(渝蓉)人口的一種觀念:
要買房子干嘛
房子本身是不值錢的。
一點點折舊就不要了。
堅決不買二手房。
老破大沒人要
買房不如買車
2016年重慶人民看待房產,如果用二個字形容他們當時心態,那么應該是:
絕望
絕望,真心絕望。
房子怎么可能漲得起來呢。那要多大的購買力,多大的拉力啊。
2016年你和重慶本地人討論房子,土著那些所謂“高手”。
他們會真心勸阻你;
重慶這個市場,你們外地人不懂。
重慶的房子太多了,永遠不會漲。
重慶人不缺房子,人人都有房子。
重慶因為其特殊的xx制度,xx制度,xx制度,決定了房價絕對不會漲的。
另一方面,成都的“朱紅之淚”,則長篇累牘地控訴成都人“處女座”。
因為房子太便宜,所以消費者都被侍候成了大爺。
人行道的磚,是馬路上人行道的磚。
噴水池不夠大
車位要漲價
諸如此類的問題,都值得曠工一天跑過來維權。在京滬消費者眼中看來,這日子也過得太愜意了。
甚至水原怒喝一聲:
“渝川人,配過這樣的好日子么”。
三)啟動階段
樓市的第二個階段,是“啟動階段”。
其具體的特征,是部分樓盤已經有了翻倍的漲幅,但并不是全部的樓盤。
火車頭轟鳴,但時速還不高。
在啟動階段,主要的特征是“懷疑和野望并存”。
一方面,肯定有人啃了一口大蔥,喝了一罐啤酒,吐了一口唾沫,狠狠地罵道:
“泡沫,肯定是泡沫”。
“怎么樣上去,怎么樣下來”
“有得好人跳樓去了”。
“全都是外地人炒房客在買,一群巴子不領行情”。
另一方面,肯定有人買買買買買。
例如武漢,一口氣爆了114個“日光盤”。一直到旭輝御府,才因為性價比實在太渣。沒有連續爆出第115個日光。
行情在猶豫和爭議中產生。
啟動階段的特征,人群開始分化。分為二種,“覺醒者”和“傻空者”。
我們會發現,市場上存在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。
幾乎要掃空一切貨倉的力量。
市場上有一股“新力量”,哪怕把價格節節推高。從8000高買到11000,12000,14000,也在所不惜。
18000仍然買買買。價格翻翻仍然買買買。
而另外一種人,他們的人生觀和十年前一樣。
太陽照常升起,認為往昔熟悉的生活永遠不會打破。一切規則都會和昨天一樣。
只要任何新的,他們看不懂的東西。
他們就驚慌失措“泡沫,泡沫”。
四)啟動階段的重要影響
在樓市五個階段中,“啟動階段”是最最最重要的。
因為“啟動階段”,幾乎是唯一可以踩剎車的階段。
急病下猛藥,狠狠一棍子,敲得重了,直接打暈。一定要重。
滴墨戰術,就打不死。
逐次添油的調控政策,什么下場,大家也看到了。因為宏觀調控,所以房價飛漲。
我們曾經把房價比做“火車頭”。
火車這東西,如果你想讓一輛5000噸的火車啟動,那是千難萬難。需要極大的鍋爐和壓力。
而火車一旦啟動,運行在鐵軌之上,需要的能量卻又不是太多。
等到你想剎車了。
火車剎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,動輒需要二三千米的長度來讓火車慢慢減速。
這千萬噸的龐然大物,想把速度降下來。也是嚇死人的動能。
樓市的道理也是一樣。
對于樓市,讓一個3億平方米存量的超級大城市樓市啟動,那是千難萬難。天時地利人和,缺一不可。
你聽著這個龐然大獸嘶吼著,掙扎著,甩去身上的枷鎖。
甩動抖掉碎石和鐵鏈,一點一點嘗試著爬行,慢慢加快了速度。
目前,整個重慶樓市,只能算是“小漲”。
表現最靚麗最耀眼的,是南濱路,北濱路。尤其是擁有一線無敵江景的,所謂“婆羅門”區域。
在過去約一年的時間內,“婆羅門”區域從8000單價,一口氣漲到18000單價。部分樓盤下一期報價已高達22000.
但是,在這一片“猜對走勢”的慶祝聲中,我們還要看到,整個市場,清楚地仍然存在“烏云”。
對于整個市場來說,依然存在“沒漲上去”的物業類型。
這就是渝中區的老破大。
沒漲上去的原因,依然是因為“啟動階段”。
啟動階段,一股強大的力量,掃光了“南濱路北濱路”所有的江景豪宅。
但是“土著”是遲鈍的。
對于老重慶人,住了十幾二十年的人,他們覺得太陽照常升起。絲毫也沒有緊迫感。
絲毫也沒有想要買房子的意思。
針對他們的物業類型,或者他們拋出的物業類型,價格就上不去。
你設想一下,160平米四房,單價只要6000元/平米,總價僅僅才100W。
一百萬元,在未來樓市,意味著什么。
14500 * 70平米,稍微像樣點的房子,只能買二房。
22000 * 45平米,有名有姓的豪宅,只能買一房。
25000 * 80平米,樓市再漲上去,只能買廝所。
你現在四房只賣100萬,顯然是極其不合理的。[1]
五)成長階段
樓市的第三個階段,是“成長階段”。
如果說,房價從8000漲到16000,是啟動。依然喚不醒“沉睡的人”。
則樓市再翻一個跟頭,16000-->32000是成長階段。
再再翻一個跟頭,32000-->64000也是成長階段。
目前重慶處于“啟動階段”的話,武漢處于“成長階段”。
成長階段有二個特征;
1)樓市開始有賺錢效應
2)開始有人買不起房子
重慶人的收入,大約是上海人1/2左右。
但是2016年八月,重慶房價只有上海房價的1/10。
比例完全不對等。
“罵房價貴”雖然已經成為了酒桌上的一句口頭禪。
“口是心非”,重慶人買房子,其實一點壓力也沒有的。
一套房子80~100W,小夫妻一年也有二三十萬。
因為生活太安逸,所以不是不買房。是買得起而不買。
但是,當樓市從8000-->16000-->32000的過程中,他就逐漸產生了“財富效應”。
你8K買進,16K賣出,每一套房子,就有了“近百萬”元的利潤。
哪怕以20W的小夫妻年收入,這也相當于五年工資。
而如果樓價能有幸從16000漲到32000,
則很多人有幸,一套房子就價值三四百萬。
比畢生積蓄,所有的工資儲蓄還要多。
這就產生了“財富效應”
按照尹香武的說法,叫做“金融屬性”。
一旦產生了財富效應,那就非同小可,非同小可。
中國古話,殺頭的事情有人做,虧本的事情沒人做。
A股,君子蘭,比特幣,一項投資哪怕再無情,再糟糕。只要它能賺錢,則勤勞勇敢的中國老百姓,如削尖了腦袋沙丁魚,怎么堵都堵不住。
如果你的樓市,能真金白銀讓人看見,賺了幾百萬。
整個民間頓時就“爆炸”了。怎么攔也攔不住。
1990年,深圳賣認購證。排三天三夜的隊。
對了防止插隊和搶購問題。每一個人,都緊緊抱著前面一個人的腰。
不管你前面是大老爺們,還是妙齡少女。陌生人,就這樣貼身抱著腰,一連抱了三天。
在生長階段,勢頭是無可阻擋的。只要你一旦過了第一個200%,第一個300%,有了賺錢效應;
則你一定會快速狂奔,16000--->32000--->64000,這段漲幅是確定的。
在成長階段,調控是無效的。
火車頭一旦啟動起來,就肯定奮力狂奔。
樓市只要可以賺錢,就一定有人前仆后繼沖進來。
哪怕你把交易完全鎖死掉,
TNND人家自住的,再不買就買不起了。
(未完待續)
(水庫論壇,歐神文集,歐成效,2017年7月2日晚)